高教研究

 教育时事要闻 
 教育要情参阅 
 高教研究学报 
 理论研究 
 推荐书目 

教育时事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高教研究>>教育时事要闻>>正文

教育时事要闻2015年第1期
2015-04-08 16:23   审核人:

 

教育时事要闻

 


166    2015年第1

西安工业大学高教研究室主办                        编排日期:2015310

 


                                                校内刊号:XGNK2010审)02

两会声音

与专业无关的课程能否瘦身?

全国政协委员王昌华在讨论中提出,高考制度改革后,文理不分家,进了大学,专业不能再淡化。原来在专业没有明显淡化的前提下,已经加进很多与专业没有关的课程,导致很多骨干课、专业课减了很多课时。本科四年,时间很有限,学习专业课的时间没有多少。认真算一算,大学四年里有效的学习时间也就在两年左右。应该将与专业无关的课程瘦下身来,为学生的专业课培养强身。

对此,教育部人士回应:现在,教育部正在做各专业的课程标准,各学校将来按照这个标准来设定各自的专业标准,既符合国家要求,又能体现学校特色。

来源:《新文化报》,2015-3-6

教育部:一直研究硕士免写论文,现在不敢做

35日下午举行的全国政协教育界别讨论中,来自浙江大学的陈英旭委员感慨地说,硕士教育基本上是两年半,有半年要找工作,再加上寒暑假,真正学习和做科研的时间不到一年。这么短的时间内,让他做科研,让他出学位论文,势必会影响学术质量。能否考虑硕士生不要做论文,就是让他学习和做科研。

对此,教育部人士回应:“其实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研究,但是现在不敢做。”因为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研究生是课程和论文研究并重的,特别是论文,所以这个问题,现在没办法,迫切感觉要修法。

来源:《新文化报》,2015-3-6

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指出,目前,比较多的大学生愿意到大城市就业,实际上基层缺少很多大学生。希望大学生能够转变就业观念,到基层去,到创业的第一线去。国家培养的硕士和博士,应该能够通过创业带领其他人就业。大学应该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创业精神,鼓励他们敢于挑战自我。

针对这一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创业学院院长朱健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势”描绘得非常清晰,高校创业教育工作者要顺时而动、因势而谋,更要乘势而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给我们的关于就业创业的题目,我们有责任、有使命去回应、去解答。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5-3-6

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教育厅厅长王康: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劳动者。高校有责任为所在区域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这既是政府的需要,也是学生及其家长的期盼。《政府工作报告》为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实现转型,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会外,许昌学院党委书记王清义同样谈到,政府部门可以引导一部分本科院校创办应用型技术大学,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等实际,设置符合地方社会、行业、企业需求的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作为河南省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试点和示范学校、省市共建的首个转型发展学校,许昌学院将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5-3-6

教学研究

京津冀将建立学分互认机制

北京市教委在2015年工作要点中提出,将深入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北京市将加强与津冀两地在教育资源需求规划布局上协调对接,建立教育发展规划相互联动协商机制。推进高等教育教学科研资源共享,建立学生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协商机制。

                  来源:《北京晚报》,2015-2-5

同济“教改”撬动大学评价体系重建

前不久,同济大学从通识教育“动刀”,启动全方位教改。在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上“发力”,是改革的亮点之一。学校出台的举措包括:把创新创业类课程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中的比例提升至五分之一,把学生和老师在第二课堂从事创新实践活动的表现,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形成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以及校外(第三课堂)不同人才培养平台的流通机制,让创新创业的“种子”能更多、更快地成长为“苗子”。配合教改,教务处启动“课程公开招标”:一门课程在校内找不到合适的老师,就到校外去聘请。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有明确创业意向的学生,定制培养方案,进行个性化培养。学校对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或创业活动的情况经认定后,可以直接折算或者抵扣学分。教师的这一部分工作也将在岗位考核中予以体现。

来源:《文汇报》,2015-2-7

 

教育部:引导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

教育部在2015年工作要点中指出:教育部将印发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启动改革试点,有序引导部分有条件、有意愿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同时,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加强本科教学管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建立本科专业动态调整和专业预警机制。继续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继续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创业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面向自主创业学生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制度。聘请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教师。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

来源:教育部网站,2015-2-12

李培根教授:大学教育最高境界是心灵的抵达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前校长李培根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大学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现的是教育者的人文情怀。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就要依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最基本的莫过于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学生的问题对教师是挑战。对教师的挑战越大,教师的作用也越大。

他指出,大学学习是把思维带到从未抵达的地方。最高的境界不是知识的抵达,而是心灵的抵达。真正的学习就是要不断地去完善自己,更好地成为你自己。具体细化为完善人格、树立崇高理想、培养看问题的视野、关心社会和未来等方面。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5-3-4

思政教育

章义和教授:在高校课堂上如何“讲中国”

年初,中办和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在思想文化交融、社会意识多元的今天,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存在不少问题,而作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部分的思想政治课表现更为突出。

其中一个致命问题就是教学内容缺乏说服力和吸引力。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令学生掌握理论和重要会议精神,而是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既要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和努力方向,更要直面现实的理论困惑与实践困境,指导学生了解国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多接一些地气,多讲一些问题,以具体的事例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真正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所在。

对教师的考核同样需要作出改变。很多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依赖于学生的打分。而从实际情况看,那些受学生欢迎、喜爱的老师,多是因为上课多讲故事少讲理论、贴近学生心理,或因观点绝对、言语犀利而受到学生欢迎,这样的好老师评价标准,与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是相悖的。想要客观评价思政课教师的绩效,任何单方面、绝对的评价都是不可取的,只能综合多方面的评价。针对这一问题,建议教育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深入研究。

来源:《解放日报》,2015-3-5

袁贵仁: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法律道德三条底线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9日在教育部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表示,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 

袁贵仁指出,《意见》的贯彻落实要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特别是加强教材建设和课堂讲坛管理。加强对西方原版教材的使用管理,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进入我们的课堂;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大学课堂出现;决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大学课堂蔓延;决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 

袁贵仁强调,要强化理论武装和正面引导,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扎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同时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建好、管好、用好校园网络。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方面,要把好关口,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把政治上过硬作为第一标准,选配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来源:新华网,2015-1-29

教育快讯

      厦门大学“社会治理与软法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中国教育新闻网201534

      李克强:今年高校毕业生749万人 历史最高

中工网201535

      北大清华自主招生政策出台 北大首限定报名条件

中工网201536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开展全国职业教育专项督导检查

教育部201539

  编发:西安工业大学高教研究室           主审:顾致平  李晓彤

电话:029-86173173                     责编:    杨国梁

邮箱:gjyj2010@163.com                 印刷份数:120           

请各位领导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栏目内容,更好的服务大家。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