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研究

 教育时事要闻 
 教育要情参阅 
 高教研究学报 
 理论研究 
 推荐书目 

教育时事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高教研究>>教育时事要闻>>正文

教育时事要闻2014年第11期
2015-04-16 16:42   审核人:

教育时事要闻

 


142    2014年第11

西安工业大学高教研究室主办                        编排日期20140528

 


                                                校内刊号:XGNK2010审)02

教育教学

教育部 商务部关于创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机制

提升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能力的意见

教育部、商务部发布关于《创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机制提升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主要提出以下意见:

一、优化服务外包专业和人才结构。服务外包产业涉及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知识流程外包服务等。高校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增设服务外包相关专业,或在现有计算机类专业等相关专业中开设服务外包方向。加快产业急需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地方所属高校的服务外包相关专业要以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主。

二、完善服务外包人才相关标准。教育部组织制订并发布服务外包相关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商务部支持行业组织研究服务外包初、中、高级人才标准,支持服务外包企业结合标准和自身发展实际,构建国际化、梯队式的内部培训体系。有关高校、培训机构和服务外包企业依照标准进行人才培养培训,建立健全面向市场的开放式教学体系。

三、深化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机制改革。高校要积极与服务外包企业合作,校企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完善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和运行机制;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赴服务外包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升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充分利用国家留学基金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加强服务外包国际化人才培养。

四、引导服务外包相关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充分利用服务外包产业知识密集的特点,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支持和服务。高校要把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掌握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培养创业精神,锻炼创业能力。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学生开展服务外包领域的创新创业实践。通过举办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等,促进兼备外语和相关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五、推动高校毕业生到服务外包企业就业。积极举办服务外包人才招聘活动,搭建服务外包企业和高校毕业生之间的交流和双选平台。组织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高校积极参与,鼓励服务外包重点联系企业根据岗位空缺和需求情况及时做好招聘工作。各地要及时发布服务外包企业招聘信息和接收实习实训信息,增加各类人才到服务外包企业的就业机会。高校要主动对接服务外包企业的人才需求,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宣传引导。

六、健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政策和组织保障。教育部、商务部共同成立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组和专家组,协调相关政策,组织研究人才标准,宏观指导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通过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支持高校开展服务外包相关专业综合改革、建设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促进课程建设与开放共享。通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支持服务外包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各地教育、商务部门要根据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结合当地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需要,按照上述意见出台具体办法,推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创新,提升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能力,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健康发展。

http://gaojiao.jyb.cn人民网 2014526

教学研究

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将实践能力作为“重头戏”

2009年教育部决定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专业型硕士)规模以来,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结构开始逐步调整,对原有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新挑战。

据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微言教育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72万,比2013年减少4万人;其中专业学位硕士报名人数68万人,比2013年增加9万人,受到考生追捧。

然而,改革后专业型硕士的结构调整与原有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不匹配等问题也亟待解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复兴等专家认为,当前专业硕士改革存在三项制约:一是一套人马,两驾马车。刘复兴说,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专业型硕士依然延袭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人员数量少、不稳定,专业化程度不高,且没有建立专门的课程体系;二是对于目前专业型硕士采取学校、院系、学科多重管理,规范不明;三是学位标准、培养方案与行业职业标准需有效衔接,亟待建设符合专业学位教育特点的、专门化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

为顺利推行专业型硕士改革,不少高校积极探索,将培养实践能力作为重头戏。华东师范大学推出的论文包学位论文模式颇具特色。论文包由实践论文和专题研究两部分组成。实践论文由调查研究报告和教育反思报告构成;专题研究部分除传统学位论文形式外,还可采用调查研究报告、教育实验研究报告、教育观察研究报告、教育案例研究报告、教学设计等新形式。

                                     http://gaojiao.jyb.cn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4527

人才培养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除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就业岗位外,还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加大创新和改革力度,使高等教育与市场更紧密地结合,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一是应需而动,面向社会需求办学。要确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把能不能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毕业生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整合高校优势资源,打破常规的教育投资方式,重点扶持一批能为国家支柱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提供人才的学科专业,大力支持相关专业建设。

二是分层定位,面向市场需求办学。高校要在办学层次和人才结构上做调整,努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多层次人才。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应产业结构优化教育结构,还要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使大学生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层次需求中各得其所、人尽其才。

三是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发展的需要。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动力特性,要求高等教育必须从传统的知识性教育向发展性教育转变,注重培养大学生三方面的素质。一是独立学习能力。二是实践能力。三是创新能力。

http://theory.people.com.cn中国共产党新闻 2014528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培养特色人才服务中原经济发展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社会价值定位从办什么样的大学逐步向培养什么水平的人才进行理性的价值回归,并于2012年确立了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志在将一流的生源培养成一流人才,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造就业界精英,服务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争取用5-10年时间,使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达到国内地方大学的一流水平。与一流大学比本科,是学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具体目标,并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尝试。

一是实施完全学分制,切实彰显学生个性发展,为打造一流本科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改革课程教学范式,着力激发学生创造潜能,为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奠定了微观基础。三是设立校长教学质量奖,有力强化教学中心地位,为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创造了政策环境。四是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主动回应社会各界关切,为打造一流本科教育构建了责任体系。

http://gaojiao.jyb.cn人民网 2014523

学产研结合

辽宁省多措并举推进高新区与高校院所深度合作

辽宁省高度重视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力量,积极推行多元化合作模式,推动产业发展和创新要素的深度整合,加快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试验区和示范区。
  
一是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促进企业和高校院所的成果转化和项目对接合作,加强高校院所对高新区企业的技术服务。目前,营口、铁岭、朝阳等科教资源较少的地区已建立起相应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二是鼓励引导高校院所创办科技型企业。加快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办公用房、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吸引高校院所到高新区创业,有效释放高校院所的创新能力。
  
三是积极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是促进产业技术集成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围绕技术标准创制和共性技术攻关,辽宁省积极推动高新区与高校院所在产业化各个阶段组建相应的产业技术战略联盟。

四是推进高新区研发机构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通过政策引导、产学研互动等措施,确保科技创新的持续投入,切实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五是扎实推进大学科技园和孵化器建设。高新区与高校院所共建大学科技园和孵化器,将高新区在土地、资金、项目等方面的优势与高校院所在人才、技术、研发检测的优势进行了有效整合,切实改善了高新区的创新创业环境。
  
六是积极引导高等学校建立分校。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积极鼓励高等院校在高新区内建立分校,结合高新区建设的现实需要,设置急需的前沿应用型学科,探索高校毕业生直接服务于高新区发展的有效模式。

http://www.most.gov.cn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2014528

教育快讯

    旗帜鲜明地办好应用型大学

人民网2014527

    努力探索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途径

中国青年报2014526

  编发:西安工业大学高教研究室    承办:教务处教研科        主审: 

电话:029-86173068              传真:029-86173031         责编:李晓彤

邮箱:jyk301@126.com           印刷份数:120           编辑:  岳海荣

请各位领导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栏目内容,更好的服务大家。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