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事要闻
总144期 2014年第13期
西安工业大学高教研究室主办 编排日期:2014年06月11日
校内刊号:XGNK(2010审)02
◆ 教育教学
抓住学校发展的牛鼻子
——渤海大学校长杨延东谈教学改革
短短几年间,渤海大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快速发展的秘密何在?学校缘何紧紧围绕教学改革来推动学校发展?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阻力?未来的发展蓝图是怎样的?近日,记者来到渤海大学校园,采访了校长杨延东。
第一,调整专业布局,服务地方经济
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专业,学校专业的设置有三大决定因素,一是地方性高校要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种类的需要。二是在这一区域内人才培养的合理布局和分工,既体现出市场性,也要体现出计划性。三是结合学校的基本条件。
第二,教学改革要考虑就业,但不唯就业
专业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的,要有进有出。如果最初的专业设置工作做不好,最终做的都将是无用功。因为大学要考虑学生的就业,尽管不应该全部考虑就业。一旦培养出的毕业生不能就业,那么大学的办学也要打折扣。
第三,完全学分制改革给教师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
学校大刀阔斧对师资进行改革,实行了完全学分制。具体来说,一是招课,二是竞课,三是教考分离。这是三个基本点,都是环环相扣、系统化的。
实施教考分离。改变老师管上课、老师管出题、老师管判卷的情况。而教考分离,决定学风要改变,教风也要改变。招课、竞课、教考分离,客观上比较公平、公正,改变了以前的强买强卖现象。
第四,多元教学评价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渤海大学实施“多元评价体系改革”,出台政策,学生用项目成果、大赛成果、论文成果、职业证书等可以抵顶相关课程的学分;探索“交替式学工结合”、“嵌入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学习和企业实践交替进行——就是学生在学习期间,每学期抽出一段时间进入企业培训或实践实验,实现学生学习、实践一体化,学生与员工身份对接。
http://edu.people.com.cn人民网 2014年6月11日
◆ 教学研究
“两课”教育需创新方式方法
“两课”教育是高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是提升其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然而,目前高校“两课”教育虽然有了极大改进,但总体上与其地位的重要性不甚匹配。针对这一现状,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创新“两课”教育方式方法:
一是引经据典。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善于把传授的理论知识与历史上的经典著作、知名人物的相关故事、趣闻轶事结合起来进行讲解;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时刻关注社会及网络上的热点人物与话题,对于关注度较高并最终发展成为现代版的“经典”人物与事件要充分加以利用,尝试着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二是案例启迪。在引“经”据“典”的同时,教师们更应积极寻找与大学生实际生活相贴切的典型案例与人物,将它们做为理论知识与大学生自身实际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引入课堂。
三是互动交流。我们应努力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校园模拟法庭”“专题辩论会”等讨论式、辩论式、参与式教学形式,加强师生之间及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四是实践体验。高校要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参观各种主题的教育活动基地、考察研究社会问题、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
五是以上率下。我们必须注意充分发挥领导与教师的正面示范效应,加强对领导及教师的道德要求,“正人先正己”。
www.jyb.cn 教育部网站2014年06月06日
◆ 人才培养
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长江大学“产学研合作”教学成果略记
近年来,该校结合教育实践改革,构建了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的“工学交替”、“基地实训”、“订单培养”、“项目主导”等四类8种育人模式,形成了不同学科专业的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体系。
第一,校企对接:构建多重培养育人模式。
通过建立校内校外两类实践合作教育基地,将所有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整合为三个阶段,即“课程综合实习、专业综合实习阶段、就业适应实习。围绕学生的基本技能、科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构建了学生基础理论+实践能力培训的合作教育实践培养体系。
第二,多重合作:创建人才培养长效运行机制。
长江大学在总结“厂校合作”、“校地合作”以及“产学研合作”办学的经验基础上,针对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中认识不清、运行与保障机制不全、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不断理清合作思路,扩大合作领域和范围、拓展合作形式和途径,密切与行业和地方的关系,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道路,在实践中深化产学研合作,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
第三,能力培养:让人才培养更加优质高效。
通过产学研合作,学生参与社会生产或科学研究,扩大了受教育机会和范围,缩短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学生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都大大加强,人才培养变得更加优质高效了。
http://edu.people.com.cn人民网 2014年6月04日
以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才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的五四重要讲话,对广大青年乃至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明确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基础工程,落实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以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才培养,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是青年学生价值观逐渐稳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十分重要。
以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才培养,关键在社会实践。青年学生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必须于实处用力,紧密联系实际,坚持在知行统一上下功夫。注重实践教育,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强化教育实习实训,坚持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深刻感知、生动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才培养,切入点在校园文化建设。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校园文化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大学给予的文化认知,甚至能比所学知识、技能更深地烙在学生心中,成为灵魂深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www.jyb.cn 教育部网站2014年06月10日
◆ 学产研结合
淄博淄川区“六位一体”打造校企合作新模式
近年来,随着校企双方合作领域不断扩大,积极创新合作新模式,促进了校企双方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了一体化办学,加快了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一是“共进共融”实现校企文化一体化。开展“劳模进课堂,专家进校园”活动,将价值观念、生产经营、职业素养等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注重职业教育与职工培训相结合,将励志教育、办学理念、学校精神等学校文化带进企业,提高企业员工的人文素养,全面促进企业的文化和管理创新。
二是“共育共培”实现职业教育与职工培训一体化。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订单式”培养,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毕业与就业同步。
三是“共建共享”实现实训基地与企业车间一体化。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投资860余万元建立鲁泰实习楼;学校引进企业生产线,安装实训操作视频展示平台和实训教学远程监控系统,推动实训基地与企业车间实现“六统一”;企业派出技术骨干到校跟踪指导,将实训基地作为独立车间进行管理。
四是“双岗双责”实现学校教师与企业技师一体化。积极开展定岗轮训,组织56名专业教师走进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熟悉企业生产工作流程,了解行业现状与发展方向,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精心选聘36名企业技师积极参与学校教学改革。
五是“共研互进”实现教育教研与企业研发一体化。校企双方组织行业专家、企业骨干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成立科研中心,扎实开展学校的课题研究、教学改革等任务,积极参与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和技术创新,及时将企业的最新技术融入到专业教学中,使教学内容始终与行业技术前沿保持同步或领先。
六是“产学融合”实现顶岗实习与企业生产一体化。校企双方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动态管理机制,学校安排学生从第三年开始,采取工学交替的方式进厂顶岗实习,平均享受月生活补助1800元。
http://edu.people.com.cn人民网 2014年6月04日
◆ 教育快讯
★ 文物保护后继无人 全国政协委员单霁翔: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人民网2014年6月08日
★ 为“双师型”点赞
人民网2014年6月09日
编发:西安工业大学高教研究室 承办:教务处教研科 主审:齐 华
电话:029-86173068 传真:029-86173031 责编:李晓彤 陈 芳
邮箱:jyk301@126.com 印刷份数:120份 编辑:李 炜 岳海荣
请各位领导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栏目内容,更好的服务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