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事要闻
总180期 2015年第15期
西安工业大学高教研究室主办 编排日期:2015年11月25日
校内刊号:XGNK(2010审)02
◆ 教育动态
全面优化教育结构 扩大高校自主权
近日,教育部党组发出《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要全面优化教育结构。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依托高校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建设一批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提出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通知》还要求,要扩大高校自主权,赋予创新拔尖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换。鼓励高校有序参与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促进人才、资金、科研成果等在城乡、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间有序流动。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15-11-10
三部门引导部分高校转应用型 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意见》表示,转型的主体是学校。按照试点一批、带动一片的要求,确定一批有条件、有意愿的试点高校率先探索应用型(含应用技术大学、学院)发展模式。此外,转型的责任在地方。充分发挥省级政府统筹权,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整体布局结构,制定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
《意见》称,要通过改造传统专业、设立复合型新专业、建立课程超市等方式,大幅度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比重。建立行业和用人单位专家参与的校内专业设置评议制度,形成根据社会需求、学校能力和行业指导依法设置新专业的机制。改变专业设置盲目追求数量的倾向,集中力量办好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
《意见》还指出,要调整教师结构,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积极引进行业公认专才,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担任专兼职教师。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5-11-16
教育部确定12个地方和高校试点管办评分离改革
教育部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试点工作近期展开,在教育部政策法规司的支持下,上海市、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局、西北大学等12个地方和高校被确定为试点单位,并开展了改革探索。
据了解,12个试点单位的改革探索涉及学区制综合改革、教师职称评审、教师校长聘任、教育行政审批与执法、社区与家校之间多向互动、高校巡视诊断工作等方面。据介绍,下一步,各试点单位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因地制宜、坚持突出重点,在管办评分离改革方面迈出更大步伐。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5-11-17
◆ 高教热点
普通学校和职校课程学分互认
11月9日,《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明确到2017年,广东基本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到2020年,全面建成我国南方重要职业教育基地和职业教育强省。
《规划》要求,建立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建立学分银行,推进学分成果互认衔接。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开展课程和学分互认。《规划》同时表示,支持省内职业院校与国(境)外职业院校建立稳定的校际关系,鼓励与国(境)外高水平职业院校合作办学。
来源:《南方日报》,2015-11-10
财政拨款不达标市州或调减招生计划
日前,甘肃省政府办公厅针对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下发意见明确规定,全省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2015年不低于10000元,2016年不低于11000元,2017年达到12000元,实施范围包括该省独立设置的所有公办高等职业院校。
此外,对于2017年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仍未达到12000元的市州,除不再安排高职生均奖补资金、职业教育专项外,还将采取调减招生计划等措施,推动各地高职教育规模与经费投入水平相匹配。
来源:《兰州晨报》,2015-11-13
◆ 教育改革
针对目前高校中存在的诸多“教与学”问题,
专家呼吁-“深化教学改革,不能用体制机制改革代替”
“201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近日在广东珠海闭幕。本次论坛以“教学·课程·方法:高等教育现代化”为主题,针对高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对提高教学水平、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路径方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交流。
论坛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作了《提高高校教学水平》的主旨报告。他指出,高等教育由大向强转变的根本标志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目前我国高校教学中存在的诸多“教与学”问题,出路在于扎实的教育教学改革。瞿振元强调,深化教学改革,不能以体制机制改革代替教学改革,不能以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代替教学水平的提高,不能只重视培养少数拔尖创新人才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通过抓好创新创业教育,使提高教学水平落到实处。要抓住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补足实践教学短板,改革考试评价方法,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正确的价值导向。要建设优良教学文化,促进教学水平持续提高。要建设以教学为中心、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建设、鼓励支持教学改革的优良教学文化。”瞿振元说。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5-11-17
成立本科生课程咨询委员会,建立新型校园反馈机制
清华教改:听到学生的声音
2014年11月3日,清华大学成立“本科生课程咨询委员会”, 20名学生委员来自理、工、文、艺术等学科,年级覆盖大一至大四,接近一半人有出国交流经历。自成立以来,委员会用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提炼了十余个选题,设计了自己的标志,申请了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来自学生对教学的建议,并呈现沟通和解决的结果。
负责联系本科生课程咨询委员会日常工作的清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顾佩,很快就体会到咨询委员会对教学的重要性:“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也必须听到学生的声音,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学校很多工作也在沟通和交流中得到了学生的尊重和理解。”
“培养人,是大学的根本。教育教学改革要靠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学生是教改的主角,改革要依靠学生。”这是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与学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也激励着学生委员们,继续投身到这项新鲜的事业中。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5-11-11
◆ 高教大数据
数据显示:超半数95后新生遇学习难题
根据麦可思对部分高校2014级本科新生的研究,57%的本科新生遇到了学习问题,其中,“对所学内容缺乏学习动力”(63%)、“缺乏自学方法”(57%)、“学习范围不浓”(43%)是本科新生遇到的主要学习问题。相比高中紧张的学习节奏和高考压力,大学学习氛围更轻松,教学方式也与高中有所不同,这或许是部分新生在学习方面出现不适应问题的主要原因。
宽松的学习氛围也可能导致新生缺乏自我约束,出现缺交作业或逃课等行为。研究显示,在遇到学习问题的本科新生中,有8%的人“贪玩旷课较多”;在学习活动中,有42%的人出现过“作业缺交、应付了事”的情况。其中14%的人经常或总是缺交或应付作业。
研究发现,在学习实践方面,来自农村与农民工家庭的2014级新生平均每周课外学习时间为29小时,比非农民与农民工家庭新生每周学习时间长3小时,这说明农民与农民工家庭新生主观学习意愿较强。但是进一步分析发现,被访来自不同家庭阶层的2014级本科新生遇到的学习问题比例略有差异。其中,来自农民与农民工家庭新生遇到“缺乏自学方法“的比例(60%)比非农民与农民工家庭新生(55%)高5个百分点。这或许表明,高校应为这一群体提供更多学习方法辅导,帮助其攻克学习难关。
源:麦可思研究,2015-11-20
◆ 教育快讯
★ 第二次全国高校统战工作会议24日在京召开 俞正声会见代表
新华网2015年11月24日
|
★ 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引入“课程讯号”(Course Signals)系统,实时监控学生学习情况
麦可思研究2015年11月20日
|
★ 江苏某高校上课实行实名制,学生座位前摆席卡
中国教育新闻网2015年10月28日
|
编发:西安工业大学高教研究室 主审:顾致平 李晓彤
电话:029-86173173 责编:张 楠
邮箱:gjstg@xatu.edu.cn 印刷份数:120份
请各位领导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栏目内容,更好地服务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