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告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教育快讯 

教育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通告>>教育快讯>>正文

深耕课程思政
2019-03-14 11:47   审核人:

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思政”,没有正确导向的“思政”教育功能,课程教学就会失去“灵魂”,导致教书与育人“两张皮”。

当前,课程思政在各高校如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但从整体看,各高校还存在推进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课程思政理念还没有在所有高校落地生根,不少高校的教师甚至职能部门负责人还存在认识不深刻、理解不充分、研究不深入、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迫切需要从立德树人高度,优化顶层设计,加强统筹推进,推动认识再深化,实践再出发,深耕厚植,持续发力,善作善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是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的重要场所,对学生发生作用的是课程,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单元和核心要素,每一门课都应该求真、触情、传递价值,不仅要帮助学生“专业成才”,更要促进其“精神成人”。

课程思政是指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所有课程的知识体系都要体现德育元素,各门课都上出“思政味儿”,所有任课教师都挑起“育人担”,形成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同频共振。高校要致力于将实施课程思政作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深厚基石,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实践,致力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应在“课程”,没有优质的课程,课程思政功能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尊重教育教学和课程建设规律,切实优化课程设计是重要前提和保障。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思政”,没有正确导向的“思政”教育功能,课程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导致传道与授业、解惑不能合一,教书与育人成为“两张皮”。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实施主体,要在课程教学中切实承载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课程思政建设的重心在二级院系,需要贯天接地,提高站位,建立起上下联动、全员参与、同向同行、持续改进的常态化运行机制。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在学生,其实施效果如何,最终必须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最终检验标准。

笔者认为,新时代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着力在六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高校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出发,细化实施方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形成工作声势,使职能部门、二级院系乃至广大教师达成思想认同、理念认同、责任认同,进而做到使命自觉、行动自觉。二是在厚植家国情怀上下功夫,帮助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引导学生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三是在提升教学能力上下功夫。广大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提升教学能力,增强人格影响力,促使学生能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四是在有机融入融合上下功夫。教师要注重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统一起来,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通过“基因式”融入所有课程,努力做到课程教学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合,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避免牵强附会、割裂曲解、生搬硬套。五是在浓郁教研氛围上下功夫。课程思政属性决定了它不应是个别课程的“盆景”“独角戏”“小组唱”,而应是所有课程的“风景”“大合唱”,高校及院系要做好统筹设计,结合专业特色,加强全员教研,实现共同成长。六是在完善运行机制上下功夫。强化制度设计,着力长效机制,激励与督促并举,指导与研讨结合,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从师与生、教与学、学与用、知与行等多个环节,科学评估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不断改进,久久为功。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专业思政”,让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强化传道授业的师者本色,彰显立德树人的课程底色,通过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浸润感染学生,正是我们当下要做的努力。

(作者俞明祥系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

关闭窗口